論道:國有企業在輿論宣傳中也要理直氣壯
曾經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對中國國有企業提出種種責難,利潤高的時候攻擊國企壟斷,效益差的時候指責國企低效,肆意抹黑、詆毀、妖魔化國企。國企似乎成了體制落后、懶散低效、壟斷腐敗的代名詞。國企的美譽度與其貢獻度、硬實力嚴重不匹配。面對各種輿論和聲音,國有企業也要理直氣壯。
一、從理論上,國企有理直氣壯的底氣
理論是宣傳的基礎。按照人類社會客觀發展的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公有制替代私有制是適應大工業飛速發展、適應生產力高速增長、實現人類更幸福更自由的必然選擇。而國有企業是全民所有,是公有制最合適的載體和實現形式。
《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
毛澤東始終認為,在勞動人民掌權的條件下,國營(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私營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他在1934年的《我們的經濟政策》中,就提出“爭取國營經濟對私營經濟的領導,造成將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前提”。這就表明要實行社會主義,必須要有處于領導地位的國營經濟,沒有國營經濟,就談不上社會主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同志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們采取的所有開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業發展,但是始終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
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江澤民同志曾于1995年和1999年兩次赴東北等工業基地調研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情況,并提出:“搞好國有企業,既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健康運行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社會主義制度前途命運的重大政治問題。”
1996年,胡錦濤同志在《大力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中指出:“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導力量,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政權的最重要物質基礎。”“搞好國有企業既是重大經濟問題,又是重大政治問題,一定要把這件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成敗和國家、民族興衰的事辦好。”
多年來,在對待國企態度上,國內國外出現了兩種常見的錯誤思潮:一是“國企無效論”,認為國有企業依靠的是壟斷和與民爭利,沒有其他企業的市場化完善;二是國企改革就是私有化,認為改革就是改變了國企性質,就是走私有化道路。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改革高度重視。早在2014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成立的中央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就提出要求:“領導班子要把國企做強做大,擋住私有化逆流,請不要辜負人民的殷殷期望!”在2016年7月和11月,在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和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強調:“國企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要使國有企業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
當然,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因此,在輿論宣傳中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拉一方打一方,不能借民營企業攻擊國有企業,也不應該借國有企業攻擊民營企業。雖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創造稅收上、解決就業上、增加社會財富上是共同的,但是大家不能忽略一個最終的事實,那就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不斷創造增加保值增值的資產最終到底是屬于誰的?國有企業保值增值的資產是國家的也是全國人民的;而民營企業最后增加的資產是股東個人的或者是某一個民營企業家的。國有企業走的是公有制,民營企業發展的是私有制。這個淺顯的事實常常被理論界、學術界、輿論界有意無意地遺忘掉。
二、從實踐上,國企有理直氣壯的硬氣
國企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截至2015年底,中國國企16.7萬家,企業資產總額119.2萬億元,所有者權益40.14萬億元,營業收入45.47萬億元,利潤總額2.3萬億元,分別比2005年年均增長16.7%、14.2%、12.3%、9%,比解放初期36.8億企業資產總值翻了3.2萬倍。中國石化2015年上繳稅費3557億元,每年上繳稅費約占中央財政收入的2.5%,相當于每天貢獻稅費9.75億元。
國企的國際地位迅速上升,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1950年,我國出口額僅5.5億美元,2015年達到2.27萬億美元,出口額占全球的14%,成為第一出口國。在出口產品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生產經營的。今年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我國企業就有110家,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國企就有83家。
國企是共產黨的執政之基,是維護政治穩定的核心力量。目前全國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中,國企擁有黨員1000多萬、擁有近80萬個黨組織,這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對整個社會產生著重大的政治影響。
2008年國際原油從40美元/桶暴漲到140美元/桶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按照國家要求,把成品油價格固定在原油90美元/桶的掛鉤價上不再上調,虧本經營,擔負起民營煉廠停產造成的油品保供難的壓力,把國際高油價對國民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牢牢擋在兩大國企壘起的“防洪壩”上,對整個國家度過金融危機發揮了巨大作用。
國企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要社會力量,是社會責任的主要履行者。每每遇到特重大自然災害和重大突發事件時,國企總是沖在最前線,組織力量全力救援,捐錢捐物,樹立了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團結友愛、堅強有力的良好形象。中國石化連續12年為“健康快車光明行”提供支持,累計捐贈超過1.27億元,使34798名白內障患者免費得到診治。
國企是先進思想文化的載體和源泉。幾十年來,國企創造了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等,涌現出一大批王進喜式的鐵人、時傳祥式的勞模及新時期的竇鐵成、吳大觀、郭明義和千百萬愛廠如家的職工。
國企帶動民企共同發展,在相互合作中實現共贏。民企與國企就是小河與大河的關系。大河無水小河干,小河不暢大河堵。在國民經濟布局中,國企大多數是從事的是原料和基礎工業,大多關乎國計民生。民營企業大力發展后續加工業,為國企生產的原材料開拓了市場。中國石化“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我國應用芳烴技術每年由對二甲苯生產的化學纖維可替代約2.3億畝土地產出的棉花,很好地解決了“糧棉爭地”的矛盾,也為民企生產化纖、制作服裝提供了充足原料。
三、從形象上,國企要理直氣壯地揚正氣
受中國傳統文化和體制內文化的影響,國企往往很少發聲,對所做的貢獻是“多做少說、只做不說、能不說就不說”,遇到輿論質疑也不及時回應、不解釋,從而造成公眾對國企的不理解,負面輿情信息紛至沓來。僅中國石化一家2012年媒體報道的負面信息就占了國資委系統的18.7%,所有信息中,負面信息占到42.6%,算下來平均每天有639條信息在指責中國石化。
國有企業要積極主動宣傳所取得的成績和作出的貢獻,切實維護自身形象。應該說,國企跟民企在發展過程中都是有成績和不足,但是我們在輿論界看到很少有攻擊民營企業,更多的是攻擊國有企業。當然這里面有的是出于善意的提醒,有的屬于對國企的不了解,有的屬于對國企的期望,因為期望越大要求越嚴,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屬于心懷叵測的人對國企的惡毒攻擊,想搞垮國企。我們也要看到,其中原因之一是國企對自身聲譽維護的不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企要理直氣壯地要宣傳自己,自己理要直、氣要壯,理要直就要說明道理,氣要壯就要放大自己的聲音,敢于發聲。
要豐富宣傳形式、善用新媒體。中國石化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形成了一批影響力較強的媒體群,內部發揮了很好的思想溝通作用,外部發揮了事半功倍的輿論引導作用。其中,官方微博“石化實說”擁有固定讀者(粉絲)350萬人,累計閱讀量達5億人次;官方微信“中國石化”粉絲達到近20萬人,累計閱讀量達2100多萬人次;在中央企業中率先開通運營官方推特賬號、facebook帳號,搭建起直接溝通海外媒體與全球公眾的橋梁;全系統共有105家二級單位開通官方微博,102家單位開通官方微信。
要創新活動方式,以透明促共識。國企不怕看,就怕公眾不來看。中國石化從2012年開始組織“公眾開放日”活動,所屬企業累計舉辦活動2000多次,先后邀請媒體朋友、社會監督員、周邊居民等社會各界參觀公眾達10多萬人,強化了與公眾的溝通,擴大了共識,取得了非常好的溝通效果。
要加強宣傳輿論引導,妥善處理突發事件。近年來,中國石化對外正面傳播探索出重大事件全面策劃、新聞營銷創效策劃、公益活動重點策劃、海外傳播同步策劃的傳播策略,廣泛運用新媒體對敏感話題的宣傳引導,積極維護和樹立央企良好社會形象;輿情應對與處置上強化關口前移,堅持分級分類處置,力爭“化危為機”、力求“化危為安”、力避“化危為險”,5年來先后有效處理大小輿情事2000多件,多數事件持續時間短、傳播力度小、負面影響有限,實現負面輿情信息“五連降”:2012年占42.6%,2013年占25.7%,2014年9.1占%,2015年占8.7%,2016年只占7.5%,企業美譽度和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國企作為一種經濟組織、一種經濟形式,肯定有它的局限、不足,這正是國企改革的必要性,國企人對此十分清醒,正在積極推進。國企作為共和國長子,既要著眼當前又要立足長遠,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切實發揮好國企優勢,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同時要攜手民企共同進步,共同助力中國經濟發展,為“新國企”全面展示“新形象”,讓更多的各界人士更加了解國企、理解國企、支持國企。
作者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宣傳工作部主任。文章刊登于2017年第1期《國資報告》雜志。